202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种质资源保护、育种科研攻关和种业市场管理等措施。这也是继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再次对打好种业翻身仗作出的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
江苏金色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近10年来,不忘初心,勇于担当,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做大做好“种子”文章,以种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
加快土地流转 实现规模种植
土地是农业的命脉。为了提高农民收入、推动种植结构调整、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金色农业不断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截至目前,金色农业已在大丰区境内流转土地5万余亩,年生产各类农作物种子及优质商品粮4000万公斤以上。
规模种植让土地流“金”。金色农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直接带动农民就业超2000人,户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通过流转土地,农户不仅每年每亩可获得1000元左右租金,没有外出打工或不方便外出打工的农民还可以在基地务工领工资。同时,金色农业投入大量资金,对流转的土地进行农田林网及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增加了农田产出,也提升了农村环境品质,改变了农村面貌,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全面提升。
金色农业为“三农”所做的努力和实践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先后获评“中国种子行业信用评价AA级信用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江苏省种业骨干企业”等;同时,金色农业还设立了“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等。
加快技术创新 促进农民增收
种业的突破,关键靠创新。金色农业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扬州大学等科研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先后审定了金丰麦1号、金丰麦2号、南粳7718、武进38、金粳858、金武粳1号、金香糯1号、苏科玉208等农作物新品种8个。金色农业刘庄基地先后被认定为“江苏省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推广示范基地”,基地每年引进稻麦品种40多个、新产品10多个、新技术10多项。
为切实解决制约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近年来,金色农业充分利用大丰区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的优势,大力发展杂交水稻制种产业。经过三年多的研究,杂交水稻制种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较常规制种方法可节省50%以上的劳动用工,亩可节本增收约370元。该技术得到了行业专家充分肯定。“2019年全国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研究与示范现场观摩会”及“2021年江苏省制种大县奖励资金项目推进暨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观摩培训会”均由金色农业承办。该技术具有积极的推广意义,按照19万亩杂交水稻制种面积计算,江苏省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年可节本增收7030万元。
据江苏金色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宣山介绍,2021年金色农业2.8万亩杂交水稻制种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杂交水稻制种产量亩产达200公斤以上;同时,种子的发芽率也有了显著提高,比去年高了5个百分点,金色农业杂交水稻种子整体发芽率比国家标准高8-10个百分点。
发展现代种业 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金色农业以市场为导向,致力打造成为综合实力居江苏省同行业前列的现代种业企业。金色农业充分利用国家种业发展新机遇,加快现代种业发展,特别是杂交水稻制种产业的发展。2021年该公司生产面积5万亩,其中杂交水稻制种面积达2.8万亩,占大丰区制种面积的41%;年种子生产面积7.2万亩,占公司全年生产面积的72%。
除自主生产外,金色农业与周边的种植大户开展种子订单生产,杂交水稻制种亩均增收在400元以上,常规稻麦繁种亩增收300元以上。通过订单生产及规模化种植,不仅保证了种子的质量,而且有利于农民增收。此外,金色农业正在积极探索“种粮一体化”发展,力争形成一套完整的产业链,促使一二三产业之间紧密相连、协同发展,最终实现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扩大,从而助力乡村振兴。
江苏经济报记者 陈晓飞 俞 航